PCB沉金工藝流程簡介 檢測
- 發布時間:2025-05-29 16:04:39
- 瀏覽量:495
PCB沉金(ENIG)工藝中的檢測環節是確保鍍層質量、可靠性和一致性的核心手段,貫穿于整個工藝流程。以下是沉金工藝各階段的關鍵檢測項目及方法詳解:
一、前處理階段檢測
-
銅面清潔度檢測
-
目的:確保銅面無氧化、油污、指紋等污染物,保證鍍層附著力。
-
方法:
-
水膜試驗:滴去離子水于銅面,觀察是否均勻鋪展(連續水膜≥30秒為合格)。
-
硫酸銅點滴試驗:檢測微蝕后銅面活性(均勻發黑為合格)。
-
-
二、沉鎳階段(化學鍍鎳)檢測
-
鎳層厚度
-
方法:X射線熒光光譜儀(XRF)非破壞性測量(標準:3-6μm)。
-
關鍵點:測量焊盤、孔壁等關鍵位置,避免過薄(焊接脆裂)或過厚(應力裂紋)。
-
-
鎳層磷含量
-
目的:磷含量(7-9%)影響耐蝕性及焊接性能。
-
方法: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(EDX)分析。
-
-
鎳層均勻性
-
方法:
-
切片分析(Cross-section):觀察孔內鎳層覆蓋是否完整(避免“狗骨”現象)。
-
微蝕后色差對比:微蝕銅面后,觀察鎳層色差判斷均勻性。
-
-
三、沉金階段(置換金)檢測
-
金層厚度
-
方法:XRF測量(標準:0.05-0.15μm)。
-
注意:過薄導致孔隙率高,過厚增加成本且可能引起焊點脆化(金脆)。
-
-
金層外觀
-
目檢/AOI:檢查顏色均一性(金黃色)、無露鎳、發黑、污漬、劃傷等缺陷。
-
-
孔隙率測試
-
方法:
-
電圖形法(如IPC-4552):通過電解顯色檢測針孔(藍色斑點表示鎳層暴露)。
-
硝酸蒸汽法:暴露鎳層后觀察變色點數量。
-
-
四、后處理階段檢測
-
潔凈度測試
-
離子污染度(ROSE測試):測量清洗后板面離子殘留(標準:≤1.56 μg/cm² NaCl當量)。
-
表面有機污染:FT-IR紅外光譜或接觸角測試。
-
-
干燥度驗證
-
濕度指示卡:包裝內濕度監控(要求RH<10%)。
-
五、最終出貨前可靠性檢測
-
可焊性測試
-
焊球試驗(Solder Ball Test):焊料在鍍層表面應均勻鋪展,無收縮。
-
潤濕平衡測試:量化潤濕力與時間(標準:IPC-J-STD-003)。
-
-
附著力測試
-
膠帶法(Peel Test):3M膠帶粘貼后撕離,金層無脫落。
-
-
熱應力測試
-
熱循環(TCT):-55°C至125°C循環,驗證鍍層抗熱疲勞能力。
-
回流焊模擬:3次以上288°C回流,檢查鍍層起泡或剝離。
-
-
黑盤(Black Pad)專項檢測
-
目的:識別鎳層過度腐蝕導致的焊接失效隱患。
-
方法:
-
SEM/EDS截面分析:觀察鎳磷層晶界腐蝕及磷富集。
-
焊點剪切力測試:力值異常下降提示黑盤風險。
-
-
六、過程監控與槽液分析
-
沉鎳槽監控
-
鎳離子濃度:滴定法或電位滴定。
-
pH值/溫度:實時監測(pH 4.6-5.2,85-90°C)。
-
次磷酸鈉還原速率:定期化驗防止老化。
-
-
沉金槽監控
-
金含量:原子吸收光譜(AAS)。
-
鎳污染:金槽中鎳累積>50ppm需更換。
-
檢測標準依據
-
IPC-4552:ENIG鍍層性能及厚度規范。
-
IPC-A-600:PCB外觀驗收標準。
-
IEC-60068:環境可靠性測試方法。
常見缺陷與檢測對應關系
缺陷現象 | 檢測手段 | 根本原因 |
---|---|---|
焊盤發黑(黑盤) | SEM截面+焊點剪切力測試 | 鎳層過度腐蝕/磷含量異常 |
金層起泡 | 膠帶附著力測試+熱應力試驗 | 前處理不良/鎳層污染 |
焊接潤濕不良 | 潤濕平衡測試+表面污染分析 | 金層孔隙率高/有機殘留 |
金手指變色 | 外觀檢查+孔隙率測試 | 后處理水洗不徹底 |
關鍵控制建議
-
實時監控槽液參數(溫度/pH/濃度),避免批量異常。
-
首件檢驗必須包含厚度、外觀、可焊性。
-
黑盤預防:嚴控沉鎳時間/溫度,避免過度活化。
-
高可靠性產品增加100%XRF測厚+抽樣切片分析。
通過系統化的檢測策略,可顯著提升ENIG工藝良率,確保PCB在苛刻環境下的長期可靠性。
免責聲明:部分文章信息來源于網絡以及網友投稿,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、排版、編輯,意為分享交流傳遞信息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如本站文章和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
